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公民维权

贵州人权研讨会

10月5日下午3时许,三十几位贵州人权捍卫者、维权人士及新老朋友一起在贵阳市花溪区聚会。主持人陈西宣布:2010年贵州第六届人权研讨会正式启动,主题及活动将围绕着民间独立候选人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维权”、“人权状态”等项目而展开。

袁新亭

2008年底,我慎重地签署了《零八宪章》,从此时开始,我就已经做好“被失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媒体上有关异议人士“被失业”的事情屡见不鲜。即使有心理预期,但广州当局因为“撑粤语”事件勒令广州出版社解雇我,还是让我多少有些意外,毕竟“撑粤语”只是文化事件,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政治事件。

张永攀

游精佑,著名的“福建三网民”之一,因为替受到冤屈的林秀英制作讲述视频而被判一年,于2010年7月4日出狱。福建三网民案牵动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心,在三网民案开庭审理的时候,有好多网友自发赶到福州声援他们,此事也成为网民由线上声援转到社会行动的标志性事件。为了认识游精佑,了解他入狱前后发生的事情和他的想法,我对游精佑进行了专访。

贵州人权研讨会

2010年9月18日星期五下午4点整,贵州人权研讨会在贵阳河滨公园为蒋德贵先生举行了追思会。自人权研讨会从家庭开始走向社会、走向公园、走向街头巷尾的时候,蒋德贵即参加到这个捍卫人权的群体中来。在人权研讨会每一次的活动中,无论是风雨、无论是国保警察的威胁恐吓,都没能使蒋德贵先生退后,他从一个怯懦、恐惧、害怕强权的草根民众锻炼为一个坚强无畏的人权捍卫者。我们抱着沉痛的心情追思并肩过的战友,追思研讨会忠诚的义工蒋德贵。大家整理一下衣衫后,面对着养育黔中优秀儿女并流向长江、流向大海的南明河三鞠躬,以示哀思。哀悼完毕后,大家先后发言并追忆蒋德贵先生。

焦国标

如果说李柏光律师与其他中国律师或其他中国人有什么不同,我想这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曾两次去白宫见布什总统。在柏光的办公室里,南墙挂着2006年与布什总统的合照,北墙挂着2008年与布什总统的合照。《圣经•诗篇》第113篇有一句话说“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这话也可以看作是对柏光说的。

刘士辉

2010年7月4日,本人和众多推友齐聚福州,意欲迎接“三网民构陷案”中的游精佑、吴华英二人出狱。当日傍晚,包括本人在内的约二三十名推友被福州几十个警察非法拘禁于酒店狭窄的楼梯间“蒸桑拿”,前后长达4—5小时。而且警方在非法拘禁期间,使用推打、虐待、毁财等暴力手段对付网友。因近距离拍摄警察的违法举动,本人价值三千元的日本原装像机,被生猛异常的福州警察扭扯变形,当场报废。

吴镇琦

该罪滥用的概况

近几年来,在现行社会秩序下,农民、工人,乃至律师们“聚众扰乱”事件越来越多。在google输入“工人维权被控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获得12,800 条结果,而在百度输入该条目,获得7,800条结果。网上可查的典型案件有:

张辉

(一)

“公民不服从”思想几个最有影响的根源是苏格拉底、梭罗、甘地和马丁•路德•金,但苏格拉底是讲为什么应当服从一个不公正的法律,而后两人则是讲为什么应当不服从。苏格拉底面临死刑判决,他有很多逃脱制裁的机会,但是他选择了服从法律的判决——坦然面对死亡,而不是逃避。苏格拉底不服从雅典的法律,为雅典引进了新的神,做为一个伟大的学者,他是知道的,这样做是违反法律的,但他甘愿接受法律的惩罚,以此来矫正法律,使其接近正义。这是公民不合作的伟大样板,也是公民追求正义的伟大样板。

张辉

(一)

“公民不服从”一词,从梭罗那篇著名的论文(1849年)而流传开来,然而这个概念,却混杂于人类思想及行为史的诸多发展当中。公民不服从,作为一个学术话题,进入学者们研究的视野,是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也就是继上个世纪50年代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之后,才被学术界注意和观察,并且进行研究的。对公民不服从的证明,也曾从多种哲学前提引申出来。罗尔斯对“公民不服从”如此定义:它是“公开的,非暴力的,既出于良知又属于政治性的违法行为,往往旨在带来政府的法律或政策的改变”。这一定义成了公民不服从理论的权威定义。

乔新生

2010年8月18日,全国总工会法律部部长在《中国工会法60年和劳动法15年》研讨会上向记者透露,工会法修正案的起草工作正在由全国总工会、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合作展开,初步修正案已接近完成。这个修正案将对工会管理体制作出重大改革,基层工会今后将逐步推进工会主席直接选举工作,“由上级工会安排工会干部派驻企业推行民主选举,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工会主席”,尽可能地“斩断”工会干部与企业的联系,派出的工会干部不从企业支取工资,而是由上级工会支付。企业工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单独设立工会经费账户。“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实行全额征收,保证企业工会经费足额到位”。

牟传珩

目前,1亿5000万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在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社会制度、国家政策、观念歧视等原因,今日中国农民工在城市现代化生活中的职业选择、劳动待遇、社会保障、生活消费、权益保障,特别是目前公众广泛聚焦的文化权利等方面,均受到制度性的严重侵害,致使农民工成为城市里被剥夺基本人权的特定弱势群体。

焦国标

李和平律师,2005年《亚洲周刊》评出的14名“维权律师,法治先锋”年度风云人物之一。2008年获美国民主基金会颁发的美国民主奖,在白宫受到美国总统布什接见;同年,获欧州律师公会(CCBE)颁发的欧州律师人权奖。

袁史

2010年6月23日上午,在湖北省委南大门,发生了一起轰动海内外的6名便衣围殴一名体弱老妇的恶劣事件。报载,当日上午,湖北省政法委综治委维稳办副主任黄仕明的妻子陈玉莲到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的湖北省委机关办事,莫名其妙地被从省委大院冲出的6名便衣男子暴打。即使陈玉莲亮明身份、围观者证实其身份也照打不误。施暴过程时间长达16分钟。随后趴在地上神志不清的陈玉莲,被人用车拉到了省信访中心的一个公安室,被两名警察看守。陈玉莲苏醒后打电话给丈夫才获救送医。

刘水

新疆维吾尔族学者记者海来提•尼亚孜,7月21日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重判15年。判决依据是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其中以接受香港《亚洲周刊》记者专访,而被定为主要判罪理由。如果说去年新疆“7•5”暴力事件中参与砸杀的维汉暴徒被重判具有合法性的话,那么对学者的这次判决,越加显示当局民族政策重大失误和维稳的虚伪性。官员颜面和“先流血后镇压”的权力逻辑,没有道义、法律、对话的基础,单方面压服,不惜对“自己人”下狠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掩藏在“疆独”、“民族分裂”、“东突”等标签下的政权逻辑,是如何运作的?无疑,对普通人来说,新疆这个边疆省区不乏神秘色彩,而庞大的政权舆论工具,堆砌在人们视线里的新闻都与民族分裂关联。新疆和西藏,与崛起的中国似乎没有关系,从当局重判海来提•尼亚孜一案中,能够寻找到系列答案。

余杰

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中国媒体上对当局的禁毒成就作了若干宣传报道。其实,6月26日又是“联合国支援酷刑受害者国际日”,即“世界反酷刑日”。但是,关于后者,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有介绍和报道,难道中国不存在酷刑,所以这个日子根本不值得纪念吗?恰恰相反,中国虽然在1988年就批准了《联合国反酷刑公约》,但酷刑在中国仍然相当普遍。著名人权律师滕彪指出:“我个人观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刑事被告人受到酷刑。此外各种黑监狱、劳教所、洗脑班等酷刑更为惨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司法体系一直纵容酷刑,中国却刻意回避“世界反酷刑日”。

柔韧

从2010年6月28日开始,全球所有关注中国民主事业的人们突然把目光聚集在中国大陆腹地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四川遂宁,因为当日下午,刘贤斌被遂宁国保人员张全及阳毅带到遂宁公安局,随后14名国保搜抄了刘贤斌的家。警察在搜查中透露,刘贤斌使用的U盘和硬盘将会“空运”给公安部。当晚7时,刘贤斌就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事拘留。6月29日中午,当地国保又传讯了刘贤斌的妻子陈明先,另外几名国保去学校找刘贤斌年仅13岁、正在上初中的女儿进行盘查,小姑娘吓得惊恐地大哭。

张辉

引子

在一次和警方人士的例行交流中,边“喝茶”边侃大山。当谈到社会前景的时候,我说:“警察大多不相信这个社会将会变化,更不相信它会在你们的眼皮子底下发生变化,但是社会的转型是必然的,而且转型就要在你们所能观察到的视野里发生。我相信你能感觉到你们的工作压力在增加,反抗这个社会的人在数量上以加速度的方式在积累,很多反对人士莫名其妙地就出现在你们面前了。”——他认可。

焦国标

一、从农村苦孩子到维权律师

江天勇律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最南端的罗山县。“我们家乡环境特别好,有山有水,鱼米之乡。可是从记事开始,我就觉得我们那里生活水平很低,缺吃少穿,人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劳作,仍然穷得叮当响。”

荆楚

2006年4月份,唐以福、王桂生、奉世云、杨宝权四人,通过省吃俭用、变卖生猪耕牛、到信用社借贷等渠道,以合股方式,筹集到20多万元资金(其中“购买”砖厂使用权14.8万元,更新机器设备投资6万多元),从蒋柏生、蒋宝荣等人手上“购买”到尚有五年使用权的宜湘河红砖厂。

滕彪

福建三网民因言获罪,在广大草泥马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各路维稳对象纠集一起,屡次进犯福州打酱油、抗议,伴有打灯笼、喊口号、举标语、游行、戴黄丝带、戏弄国保等不和谐举动,甚嚣尘上;通过反动网站twitter和非法纪录片进行炒作,严重影响了福建政法系统的公信力和良好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