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我们将继续追究问责
——张六毛究竟是怎么死的?

章恒

近日,广州公民张六毛在被关押看守所期间离奇死亡,该事件引发网络舆论高度关注。对该事件,官民可谓冰火两重天:民间热议,而官方则或避而不谈,或竭力压制。

3年前,湖南邵阳民运人士李旺阳之死曾牵动海内外舆论的神经。李旺阳死亡时,虽呈自缢状,但明眼人可以看出那是人为制造的假象;以李旺阳的经历和性格,绝无自杀的可能。李旺阳之死,罪魁祸首是邵阳国保。张六毛之死和李旺阳之死如出一辙,警方无法摆脱故意杀人的嫌疑。

43岁的张六毛被广州警方指控为企图制造爆炸事件的“影子兵团”成员,因此对他进行羁押。张六毛原本身体状况良好,但于11月4日凌晨突然死于看守所,并且遗体未经家属验视,即由警方直接通知家属签署火化单,结果遭到家属拒绝。张的家属认为,张六毛之死疑点重重,并提出多项质疑。

张六毛8月15日被广州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颠覆国家政权罪”为由刑事拘留,最初关押地点是在广州市天河区看守所。然而,警方在关押张六毛过程中,并未向其家属交送相关法律文书,另外警方还拒绝张会见律师。

众所周知,酷刑逼供在中国十分普遍,致使冤假错案堆积成山;倘若没有酷刑逼供,就不会有受害人屈打成招,也就不会有法官的冤判错判。警方为何不允许律师见张六毛?显然是因为张六毛受到了酷刑虐待,有受刑的伤痕,一旦让其律师见面,就会泄露“天机”。张六毛死后,警方不愿家属见遗体,希望直接火化,也是为此。张六毛的姐姐张五洲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说:“我们要见遗体,他们开始不是很配合,要求非常苛刻,只能直系亲属才可以见面,其他所有的人都不可以参与”,“还有我们要死亡报告,……他就不愿意回答,意思是反正我们已经口头告诉你了,弟弟是正常死亡。我就提出问题,既然是正常死亡,为什么不让我们亲属见面?”

在中国,羁押期间离奇死亡的案例数不胜数,从“躲猫猫死”到“喝开水死”,从“洗脸死”、“做梦死”到“盖被子死”……死法可谓离奇古怪,五花八门,即使在影视、小说中也闻所未闻,充分显示出中国警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张六毛被拘留到死亡,警方违反基本的法律程序,比如前面提到的不给家属送交相关法律文件,不准当事人会见律师;而此案最离谱的是,张六毛死后警方开始竟然不让家属看遗体,企图擅自火化。显然,警方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掩盖实施了酷刑的事实。在舆论的强大压力和家属的争取下,直到11月16日,张六毛的妹妹张唯楚(张七毛)才在殡仪馆内见到哥哥张六毛的遗体。张唯楚发现哥哥遗体许多疑遭酷刑的明显迹象,她已经授权律师向广东省高检提交刑事控告书,控告相关工作人员的罪行。

张六毛之死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网民纷纷质疑其死因,要求警方给出满意的交代。面对舆论压力,广州警方曾被迫在11月7日通过媒体进行所谓的“澄清”,称张六毛系因鼻咽癌末期大出血,抢救无效去世;央视报道还同时播出一段张六毛在看守所认罪的采访。但民众对此不以为然。就算张死于重病,也确实犯罪,但为何不通知家人?为何长时间不让家人见遗体?为何警方希望擅自火化?从张六毛家属最后见到其遗体的情况看,张六毛死前遭受酷刑已经是铁证如山。

网友“秀才江湖”在推特上说:“我们围观广州张六毛在看守所的死亡真相,不仅是为张六毛及其家属讨一个说法,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家人。一个健康的大活人不明不白地在看守所死于非命,公权力既然如此肆无忌惮,我们将人人自危,随时成为下一个被害者。别说你是合法公民,不会落入衙役之手,贾灵敏、刘萍、许志永谁不是合法公民?”

北京维权律师刘晓原表示:“不论张六毛被刑拘时是涉嫌‘寻衅滋事罪’,还是他死后被警方曝光涉嫌‘爆恐’犯罪,看守所对张六毛之死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让我疑惑的是,在张六毛弥留之际,为何也不通知家属见最后一面?”昵称为“Walter善若水则几近于道矣”的网友则在新浪微博上说:“如果真是暴恐分子,何以会遮遮掩掩最后令其死于非命?关键痛点应是,他想组织团体建立民选国家吧?”

最近这些年,公民维权运动风起云涌,而官方对运动的打压也日益严厉,为了维护所谓的社会稳定,各地纷纷成立了维稳办。警方对各类敏感人士的骚扰和抓捕也更为严厉,以从前的标准看会比较安全的人士,如今随时都有可能锒铛入狱。在新修订的《刑法》当中,罪名更丰富,只要警方视你为眼中钉,总能找到一款适合你的罪名,实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张六毛死了,虽然官方冒天下之大不韪,掩盖其死亡的真相,但民众心中有数,他们不相信警方,也不相信官媒,他们将继续追究、问责,直到事件大白于天下。

张六毛之死、李旺阳之死、徐纯合之死、钱云会之死……每一起民众都不会忘掉,直至实现民主、法治、自由的那一天;而要让这一天早日到来,公民群体任重而道远。

2015年11月17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70期  2015年11月13日—2015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