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杭州民间人士热议谷歌事件
2010年1月13日, Google公司高级副总裁David Drummond发布了一个“中国新路径”的博文:宣称谷歌检测到来自中国的攻击,其主要目标是入侵中国人权活动者的Gmail邮箱账户;如果Google无法取得既定目标,“我们将毫不犹豫地重新考虑我们在中国的发展策略。……这可能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关闭Google.cn,及我们设在中国的办公部门。” 谷歌宣称要退出中国,引起网络舆论轩然大波,并迅速演变为中美两国外交事件。日前,杭州一些关心公共事务的民间人士聚集喝茶,并就此事件展开了一些初步的讨论,下面是讨论的整理稿(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苏元真(浙江财经大学退休教授):
我对谷歌退出中国这件事情的看法:中国政府违反了基本的现代常识和社会原则,政府要把谷歌也纳入它的“局域网”里,严格地说是共产党要把谷歌包含到它的局域网统治中。目前有很多在中国的企业,屈从于权威,他们为了自己的价格而丢掉了价值。这次可以说,谷歌给他们起了一个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以前有这样一种论调,说是经济发展了,人权自然而然就发展了。我是学数学的,觉得这种简单的推导是不能普遍成立的。清末的经济发展肯定不如当今中国,但那时候却有100多家自由的报纸。再者,经济发展以后,假若大量的资源都掌控在特权阶级手中,那么其实是增强了集权统治的力量,削弱了公民的人权。
陈龙(艺术家):
对于这次谷歌事件,我的看法是:1、谷歌退出中国是长期遭受中共政府打压的结果;2、国际媒体和公司应从此事件中明白,即使你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不得不放弃原则,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你的安全。须知,你可能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底线的对手。中共政权的专制性质,决定了其天然地反对信息自由流通。国际商业机构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而作出的无原则妥协,必定被证明是错误的,是缺乏商业投资风险意识的短视行为;3、如果本次谷歌退出中国市场成为事实,必将沉重打击中共政府的国际形象,以及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4、从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市场的投资前景黯淡并且充满风险。
王五四(自由撰稿人):
我认为谷歌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企业,不管它当初进入中国市场,还是现在可能退出中国市场,它的进退都是有价值体现和价值考量的,而不仅仅是价格上的考量。我相信决定谷歌去留的关键因素不是商业利益,而是企业的价值观。其实,中国市场的份额仅占谷歌全球市场份额的1.8%,退出中国市场谷歌在经济利益上的损失是很小的。因此我认为影响谷歌去留的因素是能否为中国人民提供更自由的信息空间,实现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百姓的逻辑思维惯性往往会被中国企业的行为所左右,大部分中国企业追逐的仅仅是企业的短期价格,而不是企业的长远价值,为了价格利润往往可以不择手段,因此也谈不上什么道德价值观,长此以往就给普通百姓造成了一种“天下乌鸦一般黑”和“无商不奸”的错觉,因此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谷歌是为了更多的利润在要挟中国政府。
我想说的是,谷歌包括很多国际大公司,他们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商业利益,还有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能否推动社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
另外对于谷歌事件,我觉得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哪怕仅仅是一种“不明真相”的围观也好,或者是“别有用心”的炒作也好,对于作恶者来说都是一种强有力的监督。坏人在作恶时,围观的人越多他就越胆战心惊,如果大家都漠不关心,作恶者会越来越肆无忌惮。所以,哪怕是鲁迅笔下的麻木的围观群众,我也是很赞赏的,这也是社会很需要的,因为围观就是力量,所以我们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次谷歌事件,哪怕只是前来围观。
温克坚(独立学者):
其实这次谷歌事件与信息自由是高度紧密联系的,谷歌高调宣布可能退出中国是大事件。但是中国读者对谷歌事件的认知度还远远不够,也不完整,当然这与政府宣传部门的管理措施有关,他们要求媒体将谷歌的新闻不置顶、关闭评论、淡化处理等等,这就大大消减了谷歌宣布可能退出中国这事件的冲击力。
谷歌为什么退出中国?这里面有很多种逻辑,但是在我看来最根本的逻辑就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两种不同的制度之间的碰撞:一种价值观就是倡导自由,公民的信息自由权利和隐私应该得到保护;一种就是一切以政府为主导,包括公民获得信息的多少和程度,政府为实行控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公民的隐私。
根据谷歌公司的公开声明里所表达的,自12月份以来谷歌就受到了大量的、系统的、精密的、复杂的网络攻击,目标就是一些中国维权者的信箱,他们试图获取信箱里面的信息,这是谷歌所不能接受的。再,谷歌的搜索系统要接受中国政府的敏感词审查,这对于谷歌来说也是很难接受的。
其实不仅仅是谷歌,对于其他很多国际大公司来说,如何在中国做生意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这些公司一般都只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完全本地化,入乡随俗,适者生存,就按照中国的方法行事,该搞关系的搞关系,该行贿的行贿,该妥协的妥协,就像前些年的西门子公司,他们在中国参与了很多幕后利益输送。另一方面像谷歌等一些互联网企业,他们坚守互联网企业的规则,比如说捍卫信息自由、保护用户隐私等方面,面对中国市场如此复杂的环境,当初他们之所以会坚持进入,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并且是经济上升型的国家,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最基本的诉求就是利润。另外一方面,谷歌包括很多欧美的大公司具有这样一种信念:到中国运行,会给中国人更多获取信息的机会,从内部改变中国。用谷歌的话来说就是促进个体获得更多的信息工具,使个体自我赋权,最终促进中国社会的成长。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努力。
当然,诸如谷歌这样的国际互联网企业要进入中国,就必须面临中国的信息和新闻检查制度,比如对敏感词搜索进行屏蔽等。这就要求这些企业必须兼顾商业、道义、普遍价值,必须懂得如何在矛盾中平衡各方的利益,这是非常困难的。
谷歌的创始人从小就在苏联长大,所以他对集权统治有切身的体验,因此他是坚决反对助纣为虐,坚决反对企业屈服政府的压力、压制公民的信息自由。谷歌自从2006年进入中国,受到了很多来自官方的压力,可以说谷歌一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到这次终于冲突表面化,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谷歌是一个大型的国际企业,中国的市场份额在谷歌全球的收入中只占到1.8%,就算真的退出中国市场,谷歌在经济利益上的损失是很小的。有限的商业利益使得谷歌有勇气不再选择助纣为虐。另外,我们也别忘记美国公众的压力。雅虎就是前车之鉴。它曾经帮助中国政府参与了一些人权侵犯事件,后来人权受害者家属在美国提起诉讼,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要求雅虎作出合理解释,这件事成为雅虎的公共关系灾难,导致其股票市值大跌。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从长远来看,企业的道德观和其商业价值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我们看到这次谷歌事件中,雅虎选择站在谷歌这一边,谴责窃取用户信息的行为。谷歌事件出现之后,有大批五毛误导民众说谷歌是为了商业利益在要挟政府,其实我认为谷歌更多的是在坚持一种社会价值,这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丁明(设计师):
正是由于这样的误导,所以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如果谷歌最后不退出中国,这将成为一个笑话。我认为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基于一定的价值基础的,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必须有一个道德底线,是毫无原则地听命于政府,还是有底线地维护用户的利益,这是一个问题,而百度和谷歌则做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作为一个提供搜索服务的企业来说,它所注重的是提升搜索工具的功能,而不是其他方面,同样作为一个企业,用合法的手段追求利润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我认为,不管谷歌退不退出中国,它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退一步说,不管搜索出来的是什么,哪怕是错误的东西,这都是用户的基本权利,是提供搜索服务的企业应该尊重的。
温克坚:
谷歌的CEO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的时候说,谷歌之所以直接通过网络公布这次事件的相关内容,而不是先私下与中国政府接触,是因为谷歌希望把自己的立场透明化,做一个透明的公司,而且公众有权知道这些。同时,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谷歌也有让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责任,但是谷歌做全球生意的基本原则就是保障用户隐私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
谷歌此前已经接受了中国政府的限制,对搜索内容进行审查,这在其它国家都是没有做的。谷歌认为像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对搜索内容进行审查,是对公民获取信息权利进行限制,将会弱化中国的全球的竞争能力,从中长期来看对中国公民是不利的,也会伤害中国本身的经济表现。
昝爱宗(独立作家):
这次谷歌事件,很多大企业都是支持谷歌的,比如说雅虎,当然也有因为利害关系而表现得比较暧昧的,比如说微软、惠普等。我希望通过这次谷歌事件能让中国企业学到更多的价值观,尤其是像百度这样名声不好的企业。谷歌的价值观我想应该包括言论自由、公民的知情权等核心价值观。一个企业要获得尊重,首先要捍卫言论自由以及对公民知情权的支持,希望我们中国的企业能成为传播自由价值观的企业,而不仅仅是做一个热衷于赚钱的企业。假如这些钱被用来做恶,那么企业就是助纣为虐了。如果中国自己的企业能够拥有健康的社会价值观,汇成一股洪流,那么中国的公民社会就容易建立起来了。
温克坚:
刚才爱宗提到了雅虎对谷歌的支持,我也看到了阿里巴巴谴责雅虎的声明。我以前一直觉得阿里巴巴是一个不错的公司,有活力、有创意,但阿里巴巴这次的做法让我大跌眼镜,哪有一个公司管理层违背常规,公开谴责其股东的做法?在商言商,商人可以适应生存环境,但也不应主动献媚。作为一个大公司总要有自己的伦理原则,商亦有道,要把道融合在商业里,商人也要拥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当然,我们讲的价值观也好,讲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好,是要靠每个中国人共同努力实现的,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某些公司或者某些国外公司的身上,毕竟公司也是靠利润生存,它们也要在商业利益和价值观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哪怕是谷歌真的与政府妥协了,我们也不应该简单地在道义上指责谷歌。
王成(律师):
我觉得谷歌做得非常好,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一样,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管这个事情最后发展到哪种地步。我觉得我们都不必责怪谷歌,毕竟作为一个公司它自己首先要生存。如果谷歌真的走了,我相信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也会有其它的企业出现和百度竞争,继续延续谷歌的企业社会价值。谷歌对于这次事件的公开化做得非常好,也体现了一个信息公司对于信息公开的示范作用,我个人对于这次事件还是很乐观的。
徐先生(某银行经理):
我对于谷歌公司这种敢于站出来跟政府说“不”的行为是叫好的,我不认同很多人说这是一种商业策略,是在跟中国政府讨价还价,这其实是谷歌公司价值观的问题。但是从政府发言人的话中我觉得政府是不会做出让步的,那么极有可能谷歌会关闭在中国的搜索业务。谷歌事件已经成为检验中国网络自由的一个试金石。
http://biweeklyarchive.hrichina.org/article/304
关于我们
本刊将秉持理性、平实的方针,报道中国的人权状况和民众的维权活动,对社会焦点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同时普及宣扬人权理念,系统介绍国际人权法律知识和维权案例,推动法制建设,扩大公民社会的空间,为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服务。
过往各期
六四专题
搜索
热门转载

-
时事大家谈:赞“一士之谔”,中纪委反击中宣部?
-
小品:讨伐任大炮
-
魏京生: 任志強很勇 如同自己當年
-
任志强: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式分析
-
微自由: 任志强微博被封
-
《大炮有约》01 尼玛开撸,戴上头套谁敢惹咱俩
-
《大炮有约》任志强:不怕向任何人开炮
-
【中国情报】肃清微博大V | 中国走向法西斯二次文革? 20160301
-
批习「媒体姓党」遭清算 任志强微博被封 学者:已到二次文革边缘
-
党媒批任志强暴露党群对立

-
国土国家在茅于轼手里吗?
-
12国联合谴责中国镇压活动人士
-
12国联合谴责中国镇压活动人士
-
12国联合谴责中国镇压活动人士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