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被大山绑架的女人

余未

谁在“二次伤害”

7月28日,《[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被网友翻出,郜艳敏的苦难和媒体对苦难匪夷所思的美化,引发社会愤慨。1994年,18岁的河南少女郜艳敏被人贩子拐卖到河北省曲阳下岸村;2006年郜艳敏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2009年郜艳敏的事迹被拍摄成影片《嫁给大山的女人》;2013年,郜艳敏当选最美乡村教师。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法律要回应“郜艳敏们”的不幸》:“由于被拐妇女已经和当地产生了新的、比较稳固的社会关系,且表示接纳这种关系,所以为了避免二次伤害,在妇女本人没有受到外力胁迫的前提下,法律应该尊重当事人的选择。这是法的基本价值之一,即安定性的体现,也是对妇女意志的尊重。”

媒体动辄消费郜艳敏的苦难,甚至以“避免二次伤害”为名回避司法正义,对当事人岂止是二次伤害,简直是无数次伤害!

郜艳敏被欺骗、拐卖、凌辱、强暴、家暴,尝尽了生活的泪水、血水,当局不仅没有为她讨还公道,反而一再消费、美化她的苦难,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正应了鲁迅先生的话:“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国粹所在,妙不可言。”(《随感录三十九》)

为了回家的权利,郜艳敏自杀过3次。当她拼死拼活终于回到河南家乡,父母劝她不要留下:“在咱们这个地方,结过婚的女子,再想找个好对象就难了……”

郜艳敏的抗争撞在比大山还强硬、冷漠的世俗之墙,整个社会仿佛一口巨大的漩涡,不仅吞噬郜艳敏的过去,还要压榨她的未来。

“丈夫已经知道妻子是个受社会尊敬的‘名人’,已经不敢打她”纯属虚构,事实上,至今丈夫输了钱就打郜艳敏。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将令人欲哭无泪的悲剧演绎成轻松活泼的喜剧,在新浪、豆瓣等网站被网民骂成了筛子。压力之下,影片女主角饰演者王力可公开道歉:“对不起,以后我会拒绝接拍类似的电影。”

绑架郜艳敏的大山是教育失败、治理失败的象征。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对此事表态:“人贩子必须严惩,买主也必须追究刑事责任。对受害人应当救助,不能纵容拐卖、同情买主。已部署当地警方调查。”

陈士渠事隔21年的重拳吓坏了郜艳敏,她发表签名信:“现在想平静的生活,希望家人不受到伤害。”有些网友指责郜艳敏接受被拐卖的现实,郜艳敏表示:“他们让我站出来揭发拐卖问题,难道让我把孩子扔掉?”“谢谢大家的这份正义,可是这份正义来得太迟了。”

《狂人日记》写道:“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对于郜艳敏来说,她是“买主”的妻子、儿媳,她不能眼看着他们成为罪犯,她不能把自己孩子的父亲、爷爷变成罪犯!这些年来郜艳敏不止一次站在舆论浪尖,热度过后,最终能够帮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还是当地政府。她不可能为了21年都没等到的“正义”,把自己和孩子的路全部堵死,把人全部得罪光。

拐卖妇女的土壤

拐卖妇女、儿童是一种古老、丑恶的罪行,对社会主义新中国更是绝妙的讽刺,因此成为严打重点。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7719件,对12963名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的7336人,重刑率达56.59%。

绑架、拐卖妇女的不只是人贩子、买者,还有拐卖妇女得以产生的文化和制度因素。

由于养老制度跟不上,农村“养儿防老”的心态非常严重,实行计划生育,大家都想生一个儿子,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中国国家统计局披露,2014年末,男性人口为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以女性为100),而正常的男女人口比范围一般在102-107之间。廉价的超声波检查以及对堕胎的默许,导致女性胎儿流产频发。预计2020年中国成年适婚人口中,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

又要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又不想生女儿,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人往高处走。女性通过婚姻向发达地区的迁移更加恶化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性别比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婚姻市场上,男性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不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就无法改变男多女少的现实。而只要存在大量光棍购买新娘的需求,人贩子就不可能绝迹。今年最高法院通报的“杨恩光、李文建等拐卖妇女案”,拐卖的17名妇女均系越南籍。

男多女少的市场饥渴,导致人贩子唯利是图,其丧心病狂的程度令人发指。有网友披露,人贩子会下药,被拐卖的妇女吃了药变成痴呆的生育机器,也就想不到反抗、逃跑,“她们给家里生了个孩子,那家人会对她很好,在村里虽然疯疯癫癫痴痴呆呆却也不会有人欺负,不至于饿死。希望严厉打击人贩子,他们大多都会用药,导致即使想解救也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人贩子手中备受摧残,反而被买下成了好些的结果。”

人贩子固然可恨,连痴呆妇女也不嫌弃的买方,实际上助长了这种可怕的犯罪,也该严惩。然而,由于山高皇帝远,很多地处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买卖的罪恶得到清算的很少。为减少解救被拐卖妇女的阻力,刑法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如果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日报》关于避免“二次伤害”的评论和郜艳敏“希望家人不受到伤害”的表态,意味着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提出的“买主也必须追究刑事责任”,很可能化为泡影。曲阳县委宣传部新闻科负责人称,他们得到的反馈是,案件已过追诉期;另外因郜一家目前生活还比较和睦,所以也没法追责买主。

公安部打拐办主任督办的案子尚且如此,其余可想而知。

不铲除拐卖妇女的土壤,郜艳敏们的悲剧就无法绝迹。最可悲的是,跟被下药的痴呆的被拐卖妇女相比,郜艳敏居然有理由感到“幸运”!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63期  2015年8月7日—201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