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新常态下的“延迟退休”

叶子

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上表示养老金“不存在缺口”,“累计结余2.3万多亿元”,但经过2014年政府喉舌预热“养老金缺口迫使我国必须延长退休年龄”后,今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则正式改口,声称要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延长交费年限,相应缩短领取养老金年限。舆论一片哗然:经济新常态、金融新常态、风险新常态、政策新常态、改革新常态,连养老也有了“新常态”!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孔夫子怎么也不会想到春秋笔法会得到如此广泛的运用和发扬光大:败退叫转进、逃窜叫长征、胡作非为叫文化大革命、失业叫待业或下岗,如同欲盖弥彰的“休假式治疗”、令人啼笑皆非的“以逃跑的方式阻碍民警执法”,“新常态”则是经济持续下行的遮羞布。

全国人大特约研究员、北大教授王锡锌2012年透露:中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的“三公”费用,高达1.9万亿。当局不着手政治改革,削减怨声载道的“三公”费用,反倒一再放出“延迟退休”的气球试探公众反应,无疑是倒行逆施、自取其辱的“新常态”!

2008年当局决定将事业单位人员并入职工养老体系,结果招致国家“公务员”们的强烈反对,随后在5省市开展的试点以失败告终。高校等文化教育单位知识分子居多,“延迟退休”也难推行,因为教师们万一鼓动起学生可不得了。因此“延迟退休”主要转到企业单位,是不是“大老粗”就好欺负,可以不讲最起码的契约精神?

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出台,严格了退休条件,在男工人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外,本人连续工龄必须满10年。专业人士据此认为,退休制度是养老保险的基本依据,作为合约中的要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民众约定了退休时点和缴费政策,民众基于这个共识才同意交钱参加社保。国家在这项保险业务中遇到了困难,也决不能在大部分人吃亏的情况下,反而让另一部分本来就“占了便宜”的人因此更加得利。

养老金缺口主要是当年社保改革的转制成本,即低工资高积累时代工人对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等于已经支付了养老保险,国家承诺养老,这些人已经退休在领退休金,而他们的养老保险已被国家花掉了,当然会出现缺口。正确的做法是,这个缺口应由实际上已经收取养老保险的国家划拨专项资金,或者用国企的利润来填补;用现在人交的钱给当下已退休的人发,这是养老一直空帐运行的原因,这个问题不解决,当下的人就是交一次钱养两次老!

“延迟退休”意味着,在你本该退休的年龄,不仅要多交5年的养老保险,还要少领5年的养老金,两者相加就是10年。人生有几个10年?交了几十年的养老保险,突然要凭空再承受10年的经济重负,是可忍,孰不可忍!

被称为“日人民报”的《人民日报》不负众望地发表《社保不是万能的》,但马上得到网民回复:“不要脸才是万能的!”

《中国青年报》对25311人进行了一场有关“延迟退休”的调查,结果显示:94.5%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表示支持,2.3%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不少媒体发表了网友们写的民谣,公开跟当局唱起了对台戏:“3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2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10年前说‘养老不能靠政府’;现在我们老了,说适时推迟养老计划,我们怎么办?”“有那么一群杂碎,从来都不用下岗,却在研究着你的社保。有那么一群寄生虫,从来不会失业,却在研究着你的下岗。有那么一群王八蛋,从来不用交养老金,却在研究着你的退休年龄。”可见“延迟退休”不得人心到了什么地步。

有网民非常愤慨地质问:“凭什么延迟退休?当时政府强制家庭只生一胎,是说国家养老的!强制职工买社保,强制企业缴纳五险一金,都是以六十岁退休为基础的,现在你说变就变?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时间表、新闻自由没有时间表、司法独立没有时间表、新闻出版自由没有时间表、官员公布财产没有时间表,甚至公布它们及其子女的国籍也没有时间表,一提到延迟退休,时间表马上出来了。”

河北省廊坊市网友黎开说:“老百姓就知道纳税,买东西时就从中扣税了,可在这个高税收的国家,百姓的福利却是最低的。与百姓有利的,没和国际接轨,与百姓无利的却接轨了。看来,真该体制改革了。”

重庆网友“半个灵魂”认为:“只有彻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把大量消耗国家财政的各政党、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机构去掉,让他们自己养自己,只有政府机关才能用纳税人资金:建立立体监督体制,让官员贪污、浪费人民资金的机会大大减少。不说别的,做到这两条,还愁国家没有钱吗?”

有论者认为,喉舌一再强调养老金缺口将对财政造成巨大负担,然而财政养老补贴实际上并不稳定,甚至出现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退休金增长速度背离的情况,而且财政目前补贴基本养老保险的部分仅占总支出的2%,整个社保部分也常年只占10%左右,而早在本世纪初“十五”规划时,官方就高调提出“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20%”这一仍未实现的目标。

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日本,一直是政府财政补贴支撑着公共养老金体系,2013年光是养老保障支出一项就占财政总支出16%的比例。与其整日研究如何提高公众的社保缴费基数和延迟退休年限,不如早日落实财政社保支出比重的承诺。

两会上有委员提出“年底突击花钱”的不合理性,财政部官员赵路回答:“政府收的钱是按年度收的,叫财年,不能多收钱。比如2014年全国财政预算收入是14万亿,不能花10万亿,其他4万亿留着。这是向纳税人不能交待的,你为什么多收4万亿。”

多收了4万亿就必须年底突击花出去?花、不花、怎么花,是纳税人能够决定的吗?财政部公然虚构“向纳税人不能交待的”神话,“延迟退休”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这是当局不守信用、与民争利、民口夺食的“新常态”。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53期  2015年3月20日—2015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