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穹顶之下》冲击波
众所周知,因3月初两会(“全国人大”和“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在即,2月底是大陆媒体最敏感的时期。谁也没有想到,2月28日,央视前记者柴静制作的《穹顶之下》犹如一声春雷劈开黑色的雾霾,截至当晚23点,《穹顶之下》仅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就已经达到5010万次,评论38000多条;截至3月1日早9:00:腾讯播放7426万次、乐视播放1063万次、优酷播放1006万次、搜狐播放203万次,大陆全网合计播放9939万次,新浪“柴静雾霾调查”的搜索次数超过3亿人次,创造了新闻调查片在网络平台上的现象级纪录。
有人调侃,中共执政60多年,前30年让人喝西北风,后30年让人盼望西北风(吹散雾霾)。环保在大陆不只是技术问题,而首先是政治问题。曾几何时,美国驻华大使馆不断发表北京空气质量低劣的报告,外交部发言人居然表示:“根据国际公约,众所周知美国使馆区是美国领土,他们在那里监测到的数据只能说明美国空气质量不好。”自鸣得意、自以为聪明的小人嘴脸,令人不齿。
有网民发现出国第一周咳痰,以后就不咳了,回国后第一周不咳痰,以后又咳了,这才意识到空气污染问题:“中国人的政治底线是动物一样的生存,这条底线一旦突破了,社会就像江河决堤一样不可收拾。柴静引发的雾霾话题是中央深化改革的良机,应该借力使力,官民互动向利益集团开刀,这才是维稳之道。”
《穹顶之下》矛头直指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业的垄断,呼吁能源体制改革,认为行业利益、大型能源企业以及官僚主义障碍妨碍了政府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治理雾霾。如此敏感的时期、如此尖锐的题材、如此犀利的表达能够在官媒“人民网”首发,新华社跟进,著名的左派媒体《环球时报》为之摇旗呐喊,网络右派大V集体力推,成就了《穹顶之下》的现象级传播。
《穹顶之下》热浪滚滚,不仅让那些对“喂人民服雾”深恶痛绝的民众欢欣鼓舞,热心环保、公益的人士亦为之热血沸腾。柴静在不违背自己新闻理念的情况下,利用波诡云谲、暗斗激烈的政治博弈透出的缝隙,向公众阐述雾霾的成因、危害、解决之道,接受采访的各路高官打开天窗说亮话,数据翔实、说理透彻,令人激赏。
所谓“政治博弈的缝隙”,首先是“因为首都不间断的雾霾天气导致中国国际名声受损,这使得中国国家领导人焦急不安。他们担心雾霾会激起对政府的不满、破坏首都稳定以及危害他们本人和亲属的健康”。
其次,2月27日全国人大任命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为环保部部长,免去周生贤环保部部长职务,28日《穹顶之下》首播。陈吉宁履新后首次公开亮相便表示,昨天晚上完整看完了柴静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今天给她发了短信打电话,向她表示感谢。陈吉宁说,柴静的纪录片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值得敬佩。
有网民推测,当局突然助推、关注雾霾、环保,是因为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执政有效性、合法性难以持续,开始寻找其它治理有效性、执政合法性资源,而雾霾和环保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切入口,涉及面广,普遍关注却不直接触及政治内核,且可以用来为经济硬着陆牵强辩护。
乘《穹顶之下》之东风,3月1日起,北京市将对行政领域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征收扬尘排污费,扬尘排污费将实施差别化收费政策,居民个人建房和住房装修工地等将免收费。
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纪委首轮巡视已进驻中石油、中海油、中国电力、国家核电、中国通用、大唐、电信、移动、宝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建筑、中国远洋、机械工业集团、国电集团、武汉钢铁、国家电网、中国船舶重工、华能集团。
矛头直指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业的《穹顶之下》,不仅为中纪委调查财雄势大的央企蛀虫构筑了强大的民意、舆论基础,也为两会的环保议题定下了基调。
柴静作为独立制片人,没有权力、资本的推动,自费制作《穹顶之下》,再联想胡杰、艾未未等人的纪录片被封杀,令人感慨万千。中国独立制作的纪录片只能在政治的缝隙中求生。柴静当然知道,中国只要解决政治雾霾,其它雾霾即迎刃而解,但她只能点到为止,否则纪录片就无法播出。即便如此,《穹顶之下》不仅提升大众对环保的关注,还引发了对政府无能的愤怒。
环保的确是政治正确,但时机不同,触犯地方当局的利益,就可能被罗织其它罪名予以严惩。2008年就彭州石化项目发起“和平保城”行动,并向政府提交了《关于成都彭州石化项目的公民意见建议书》的谭作人,2010年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罪名被重判5年。律师浦志强认为,法院判决是在“用六四事件遮蔽地方腐败,用谭作人案绑架中央政府”。
一家央企的内部人士告诉媒体,今年中纪委首轮巡视的能源和电力领域的企业“相对封闭,垄断性高”,“寻租空间太大了”,对央企的经营效益带来极大的不利。据媒体报道,万庆良2008年主政揭阳,曾向周永康之子周斌进贡5000万元,希望游说当时的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将一个世界级石化项目落户揭阳,最后该项目真的“无中生有”落地揭阳,万庆良也凭此政绩晋升为广东省副省长。
媒体人刘磊感到很奇怪:“一个女记者通过正常手段的调查,就能把雾霾的成因、危害和解决办法等说得清清楚楚,我们那么多官员这些年都在做什么?是装傻还是真傻?!答案只可能是两种:无知或无耻!只是没直接说:执政党要改变唯一靠发展经济获取合法性的老路!”
冉云飞的看法是:“一个权力不受约束的政府才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污染源,不看到这一点,那就是没看到问题的实质。”
慕容雪村一针见血:“雾霾的产生不是因为政府监管不够,而是因为对政府的监管不够。”人民大会堂里,人大代表们认真地审阅着关于自己工作的工作报告,还有比这更荒谬的吗?
贺卫方认为:“霾毒肆虐,源于政府严重疏于执法;法律所以落空,腐败和GDP作为考绩指标乃是关键因素。伦敦能治理,是因为那里的政府必须积极回应辖区内选民的压力,否则就下台换人。假如百姓手中没选票,又缺乏媒体揭露,官员命运完全由上峰决定,讨好上级就升官发财,到期走人,管他霾毒滔天!”
有网友认为:“在我关注的社会问题中,雾霾排第一,超过选票。因为凭我超常的直觉,预感到自己最终死于毒气。和集中营犹太人命运差不多。差别是他们一下就死了,我们可能分几年慢慢死去。而要彻底治霾必须先终结独裁。而独裁绝不让人活到拿选票的那天,巴不得把你们毒死。这是个悖论。寄希望当权者治霾的都愚蠢至极。”
柴静在片中有一句“同呼吸共命运”,有网友觉得作为一句漂亮的口号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我们知道中南海空气净化器一定价格不菲,我们不同呼吸,也不同命运。”
《穹顶之下》冲击波眼看引火烧身,3月1日晚当局开始强行降温,网管办下发紧急通知,关于柴静《穹顶之下》所有相关各类报道和视频链接从各大网站首页上移除,新华社暂缓使用两篇与之相关的评论。
《穹顶之下》在技术、内容上不无瑕疵,如“它几乎全然反映了城市中产阶级的视角和利益:雾霾是一个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敌人。但如果去采访一个钢铁厂工人,对方也许会说:我宁可要雾霾,也不愿失业重新找工作。这个利益诉求在片中完全被忽略”,但它造成全民热议、举国关注环保及其延伸话题,价值非常巨大。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52期 2015年3月6日—2015年3月19日)
http://biweeklyarchive.hrichina.org/article/25950
关于我们
本刊将秉持理性、平实的方针,报道中国的人权状况和民众的维权活动,对社会焦点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同时普及宣扬人权理念,系统介绍国际人权法律知识和维权案例,推动法制建设,扩大公民社会的空间,为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服务。
过往各期
六四专题
搜索
热门转载

-
时事大家谈:赞“一士之谔”,中纪委反击中宣部?
-
小品:讨伐任大炮
-
魏京生: 任志強很勇 如同自己當年
-
任志强: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式分析
-
微自由: 任志强微博被封
-
《大炮有约》01 尼玛开撸,戴上头套谁敢惹咱俩
-
《大炮有约》任志强:不怕向任何人开炮
-
【中国情报】肃清微博大V | 中国走向法西斯二次文革? 20160301
-
批习「媒体姓党」遭清算 任志强微博被封 学者:已到二次文革边缘
-
党媒批任志强暴露党群对立

-
国土国家在茅于轼手里吗?
-
12国联合谴责中国镇压活动人士
-
12国联合谴责中国镇压活动人士
-
12国联合谴责中国镇压活动人士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
“国际妇女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709大抓捕”中的女性》汇编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