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中国再次面临联合国对人权状况的审议

中国人权

新闻发布

2014年5月5日

 

5 月 8 日,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由18名国际专家组成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将审议中国履行其义务以保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一系列广泛权利的情况。这将是联合国对中国履行该公约情况的第二次审议。

今天,在非政府组织向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成员作简报的会议上,中国人权发表声明,促请委员会把审议的重点放在中国的腐败问题上;这个问题是中国履行公约时的主要挑战。中国人权将在现场密切关注5月8日的审议会议,并即时以推特推出审议的重要内容。

“腐败”将是审议中可能提出的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委员会在审议前给中国的“问题清单”上,要求其提供信息,说明已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反腐,以增进和享受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中国政府对新公民运动的镇压,损害了其遏制腐败的努力。2013 年 4 月开始,当局对推动官员财产公示以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打击腐败的新公民运动的活跃成员进行打压;而腐败是习近平主席发誓要打击的行为。

中国在国内的镇压和联合国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审议,在过去9个月来已经3次把国际聚光灯聚焦在中国的不良人权记录上——已故维权人士曹顺利案成为一个焦点。

第一次是2013 年9 月下旬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对中国的审议,其间委员会要求中国代表团提供关于曹顺利的信息;曹顺利于当年9月在北京机场准备登机前往日内瓦时被当局带走后失踪。这次审议之后,2013年10月,在联合国对中国进行第二次普遍定期审议之前几天,国际人权事务专家和欧盟高级官员等表达了对曹顺利失踪和中国排斥民间社会参与其国际人权进程的紧急关注;在审议中,这一关注得到许多政府的响应。最后,2014 年 3 月在联合国正式通过对中国的普遍定期审议的结果报告期间,许多国家在发言中批评中国政府对维权人士的报复,要求对导致曹顺利在拘押期间死亡的情况进行调查。

中国于2001年批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05年联合国对其进行了第一次审议。公约包括与非歧视、就业、生活条件、健康、教育、环境和其它许多民生问题相关的权利。

中国人权在提交给委员会关于中国履约情况的报告中,强调了对公约所规定的许多权利有深远影响的两个交叉问题:中国的户籍制度(户口)改革和腐败问题。


中国人权在联合国经社文权利委员会审议中国前简报会上的口头发言

2014 年 5 月 5 日

凯西∙奥康纳(中国人权高级项目干事)

 

谢谢主席先生和各位尊敬的委员会专家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我叫凯西∙奥康纳,是中国人权的高级项目干事。

我将用我有限的时间,集中谈一个由我所在的非政府组织同事所提出的中国在履行公约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它全面影响着经济、 社会和文化权利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腐败。

早在 2005 年,中国国家审计署发现在前 10 年期间有 1700 亿美元的资金挪用和浪费。这种普遍的、大规模的腐败会大大阻碍获得教育、可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和就业的机会,同时也会损害产品的安全、 施工质量以及土地和住房权利。鉴于这一问题影响面很广,它促使中国人权去研究这个已列在委员会的问题清单上的腐败问题。

中国在答复中,申明政府“对腐败的危害性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始终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地反对腐败”(第 19 段)。在打击腐败问题上,中国强调了“增强民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的重要性(第 20 段)。中国政府的“答复”进而承认公民的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第 24 段)。

然而,最近备受瞩目的中国政府对呼吁增加官员财产透明度的公民的审判和定罪,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推动和参与反腐败措施的民间社会行动者而遭到报复的严重关切。

最近被定罪的人大多数是新公民运动的成员。新公民运动的参与者是中国各地的一群致力于推动让外地户籍学生在非户籍地享有教育平权等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的中国公民。该运动由知名的法律学者创立,呼吁大家做负责任的公民,包括建设性地参与政府事务,用理性的、温和的和法律的手段争取实现自身权利。

2012 年下半年开始,新公民运动的几个成员发起了反腐败运动,呼吁官员公示财产。除了通过公开信、教育材料和公开示威等来提高民众对问题的认识外,他们还起草了一份国家法律提案,因为他们认为“提出问题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国当局不仅没有对这种建设性的公民参与表示欢迎,反而在 2013 年头几个月逮捕和拘留了 20 多名新公民运动的参与者。迄今为止有 8 人被送上法庭,其中 6 人被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判刑,刑期从 18 个月到 4 年不等。

这些判刑是在一个重要的关头,无论对联合国人权体系还是对中国都是如此。对公民进行报复是联合国人权机构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因为当公民因努力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而被拘留或被囚禁时,权利本身和整个人权体系都受到威胁。

在中国,这些政治化的起诉和对温和声音的镇压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息:中国政府连这种建设性的行动也不容忍。此外,通过使用法律制度来惩罚那些试图促进解决腐败问题的行动者,缔约国这是在摒弃民间社会能够提供的宝贵资源。这些中国当局压制建设性的参与也威胁着民间社会,使其变得更加激进,并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满情绪和不稳定。

谢谢!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30期    2014年5月2日—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