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何家栋先生的人格与思想
——在何家栋先生逝世五周年暨何家栋文集首发式上的发言

张剑荆

我有幸和何老有过接触,应该说是比较多的接触。我91年到北京来以后,半个月或一周都会和何老有谈话,受益匪浅。

我就不说更多的了。一个人生命是有限的,最终留存下来有两个东西最重要,一个是人格,一个是思想。

先谈何老的人格。他一生受难,真正的体制内工作的时间很短。作为一个革命党的成员,他并没有享受到革命的果实,一直被踩在脚下烂泥里。他一直在农村,但是人格非常顽强,为人非常之好。他生前,我当面跟他讲过,他是圣人那一种品格。中国古代圣人那些普遍的东西他身上都有。这是第一。

第二个是他的思想。他的东西我阅读过。首先,他是一个经验主义者,刚才丁东讲顾准有一篇文章影响非常大,叫“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何老的思想和顾准不同,尽管他们遭遇类似,但是经历不同。顾准一直是具有研究条件的,尽管带着冷馒头,但是他在北京图书馆可以读书,而何老呢也没有这个条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干活,根本接触不到文献、资料。因此他的思想主要来自经验,他不是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而是从经验主义到理想主义,将经验推进到更高的高度。他一直生活在土地上,良心在他身上表现特别突出,从来不唱高调。他的思想来自哪里?来自大地,来自泥土,来自他个人的良心和体验。这是我觉得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他的觉醒之路和别的思想家不同,他从经验开始思考。他的思想为什么那么朴实,那么深刻,那么有穿透力?因为他就一直站在这个地方,这是其一。

再者,他是以人道主义出发的。他从80年代开始真正思考,重新发现了马克思人道主义,将之与他的经验结合在一起,成为他思想的一个基础。列宁讲马克思来主义来源有三个,但何老说还有第四个来源。是什么呢?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他的思想里很重要的是人道主义。他的思想第一是经验的,第二个是人道主义的。

第三点,他从人道主义走向了自由主义,他最终的归宿。他思想的归宿是自由主义,和李慎之他们完全一致。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肯定是自由主义者,而相反,自由主义者就未必是人道主义者。作为人道主义者,他的落脚点最后是自由主义,强调对权力的限制。自由主义那些要素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何老的思想因为有良知、有常识、有人道的因素、有自由主义的因素,因此具有穿透力。读他的东西很有穿透力。他90年写的“方生未死之间”,大家可以看。90年夏天,他就写了权贵资本。我们知道,权贵资本主义是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到现在,既得利益集团成为阻碍中国改革和进步的一大障碍。这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但何老在90年就提出来了,我对之有点吃惊。何老的这种思想的力量是非常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