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台湾怎么了?

王丹

一、哭吧哭吧

我有点为台湾担心。我担心,台湾早晚有一天被泪水淹没。最近我发现,台湾人真的、真的、真的太爱哭了。年龄不分大小,职业不分高低,打开电视,大家乱哭成一团。

一切都是从杨宗纬开始的,还有星光大道。那些男女选手们上了台,唱完了之后就开始哭,哽咽,啜泣,泪流满面,双肩耸动,上气不接下气,变着花样哭。主持人也不落后,鼻涕一把泪一把,连带着台下的家属团,相拥而泣,泣不成声。让我就坐在电视面前很尴尬,不知道是不是应当跟着哭,而且经常糊涂,不知道看的是什么节目,如此让人肝肠寸断的。那个舞台,完全可以媲美一本世界文学名著,就是雨果的那本《悲惨世界》。我就经常建议别人,如果想哭又哭不出来,请收看星光大道。大陆农村有一种职业,专门帮人在丧礼上哭,为一个不认识的人,可以哭到山崩地裂的程度。星光大道的哭戏还有一个特点也很劲爆,就是相对而言,男生哭得比女生夸张,看到泪水洒满胡须,还真是让人傻眼。

如果说仅仅是艺人如此,我绝对不会上纲上线到台湾的高度。问题是打开电视你看看,爱哭的人,可不只是杨宗纬他们。未来的总统就随身带着小手绢,谒陵哭,缅怀国父哭,参加追思仪式也哭,小手绢很派得上用场。报载,闭室内密谈国家大事,几个人合起来二百多岁了,却共同哽咽在一起。那边的阵营也不逊色,选输了,候选人很想回家“大哭”不说,还想哭好几天。更不要说那些本来就很爱表现的立委了,动不动就给你上演一段“泪飞顿作倾盆雨”。政治人物偶尔动容,甚至落下男儿泪,本来是很打动人心的,颇能起到收获民意的功效,但是,也不能太爱哭是不是?不能像小布希那样整天嬉皮笑脸的,但是在西方也很难见到政治家爱哭的。在台湾,不是说,悲情的时代过去了吗?不是说,英雄有泪不轻弹吗?

最后,我还是那个问题:在台湾的政坛上,怎么也跟星光大道一样,都是男生在哭啊?我就从来没有见过蔡英文哭,更别说吕秀莲了。给人的感觉:嗯,有点儿颠倒。

哭是正常的情绪发泄,本来是无可厚非的。我邻居家那个大妈,就是一看日剧就哭,我也觉得很正常。但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如果动不动就哭,就有可以非议的地方了。道理很简单,作为社会公众人物,你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如何,具有社会示范意义;而政治领袖的情绪控制能力,更牵涉到领导社会的问题。当年美国发生九一一事件,纽约市长朱利安尼面对地狱般的现场,一滴眼泪也没有,其冷静沉着使得他一下子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泪水固然可以展现人性的一面,也会令人感动,但是人民对于领导者的期待恐怕不是被感动吧?

二、部分媒体的严重偏颇

台湾总统大选的结果不仅对台湾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两岸关系,甚至对大陆的社会演变都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变数。由此,海内外的华人对之高度关注不言而喻,我也不能例外。我曾经在台湾观摩过2008年的总统大选,此次希望能够更贴近现场,有更全面的角度,得到更深入的感受。

所谓观察选举,除了积极争取参加竞选双方的各种造势晚会和公开活动之外,从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获取资讯也是重要的。再者,总统大选虽然是政党竞争,但是各种社会力量都会积极介入,也都会有所表现,这些可以反映出社会民主发展与社会成熟的程度,是观察社会的重要指标。我必须坦率地讲,就我个人的感受,台湾媒体的偏颇已经到了严重失格的地步。

举一个小例子。我到台湾的第二天,正好赶上马英九和谢长廷进行第一场电视辩论,我通过电视看了全过程。作为一个旁观者,客观地讲,我觉得双方的表现可以说各有千秋,至少谁都没有严重的失误之处。但是我观察到一个细节,有几家网络媒体在转播辩论的同时,进行电话投票,让观众打电话进来,选择双方候选人哪个表现得更好。我们知道,通常这样的电话投票结果,会鲜明地表现出民众的政党倾向。然而,我看到的结果有点匪夷所思,那就是认为谢长廷表现比较好的人数,一直都只有认为马英九表现比较好的人数的十分之一。这样的民意呈现我认为十分偏颇。因为第一,双方候选人的辩论表现并没有这样大的差距;第二,台湾的政党倾向的分配也并没有到十比一这样的程度。媒体呈现出这样的民意令人很怀疑其真实性,一个负责任的、严肃的媒体本来应当是对于这种偏颇自我审查,进行平衡分析和呈现的,但是我却看到这样离奇夸张的数字一直在屏幕上不断出现。如果是一个对台湾政治现实完全不了解的外国人看到这样的数字,怎么可能得到一个真实的印象呢?这应当是媒体的失职吧?

更加夸张的是一些媒体的谈话节目。作为社会公器,一个够格的、自尊的媒体应当尽量进行平衡报道,这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伦理。但是我看到的一些台湾电视上的政论节目,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立场,他们的节目来宾几乎清一色是同样政治倾向的人,偶尔也有不同立场的来宾,但完全是处于被围剿状态。尤其是一些主持人,本来更应当尽量客观,但是他们的立场几乎比来宾还鲜明,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主持人,而把节目变成自己的政见发表会。在这些谈话节目中,来宾的发言大多数也是极为情绪化的,双重标准的情况十分严重。总之,在我看来,台湾一些媒体不仅没有保持客观中立立场,反而刻意 介入选举,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职责和定位,而很多政论节目的内容,因为来宾的表现成为社会的不良示范。这样的媒体,只能使人们变得有信息没有知识,有表现没有真实,有情绪没有理念。

民主发展也是一个社会成熟的过程,不仅政党,媒体也应当扮演正面推进的角色。在这个方面,我认为台湾的媒体,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