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显扬先生千古

张博树

2013年9月18日,中国一代思想者张显扬先生溘然长逝。噩耗传来,极其悲痛,特撰此文,以为纪念。

显扬先生离我们而去了!虽然知道他老兄身体一直不好,前些时还一度病危,但毕竟挺了过来,据靓文大姐(显扬老伴)邮件讲,还恢复得不错,大家都盼着他早日康复。而今,斯人已去,一切都成为记忆了!

张显扬(1936—2013)是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思想者、行动者,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就走在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最前列,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章。1979年,显扬参加了“全国理论工作务虚会”,他自己回忆说,这个会“与会者都是中共党员,都是在党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从未见过、更没有参加过这样自由的会议,一些人不免心里打鼓。但是,年轻一点的,像严家祺、王贵秀、郭罗基、牛欣芳我们这些人,既无政治经验,又无心底城府,根本没有考虑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只觉得从未有过的痛快,说话口无遮拦。当时我们都40刚出头,严家祺还不到40。现在回想起来,真可谓不知天高地厚,结果,我们都为此而付出了代价。”这个会从批判“两个凡是”始,最后却以强调“四项基本原则”终,凸显了中国思想层面转型的艰难,也预示了张显扬们未来的下场。果不其然,1987年,张显扬与刘宾雁、方励之、王若望一起被开除党籍,罪名是“一贯反对马克思主义,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六四镇压后,张显扬又被邓小平钦定为两个“老早就要搞动乱”的人之一。

在此后的20多年中,显扬的生活几乎一直是在官方“注视”的眼光下度过的。每到“敏感日子”,他家的楼门口就会有警察“上岗”,对此,显扬夫妇已经习惯。显扬甚至和年轻的警官们建立了不错的关系,毕竟,他们是在“被动作恶”。我相信,这些穿着警服的同胞们也会从他们所敬重的“张老”身上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

虽然同在社科院,我和显扬先生直接交往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却是最近这些年的事情。显扬先生大我19岁,但他总是叫我“博树老弟”,我也称他“显扬老兄”。2009年,他为我主编的《胡耀邦与中国政治改革:12位老共产党人的反思》一书撰写了专文“胡耀邦下台的意识形态背景:人本思想与党文化的分歧”。12位作者中,显扬是唯一一位曾经是共产党员、又被开除党籍的“老共产党人”。2011年上半年,我们(显扬、鲍彤老、我本人、还有其他若干朋友)又共同策划了《赵紫阳的道路》一书的主题设计、编写及出版。当时正值北京政治高压时期,一些朋友在何时推出这本书的问题上产生不同意见。显扬是主张尽快推出本书的,他认为虽然要冒些风险,但对中国的转型大局更有利。显扬还为这本书撰写长文“论赵紫阳的‘后社会主义’: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显扬生性乐观、豁达,虽然身处逆境、身体状况也并不好,却一直关心、关注这个国家的前途。2010年在接受北京独立艺术家杨伟东采访时,这位思想者对宪政问题发表如下看法:

“宪政是民主制度比较完备的形式,是以宪法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民主制度,体现了是法治和民主的高度结合。近代以来,政治制度几经博弈,最后形成双峰对峙,不是宪政,便是专制。今天,世界上专制国家已经所剩无几。宪政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正所谓:宪政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中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但至今没有走上宪政道路,错失了许多机会。远的不说,仅这30多年,就错失了两次。1976年毛泽东归天时一次,1989年‘六四’时一次。历史机遇稍纵即逝,一旦错过,就得搭上几十年时间。我们的问题是,障碍实在太多,太死硬。比如,你要求向宪政转型,他就说你搞‘西化’、‘分化’,为国外敌对势力张目,涉嫌颠覆国家。现在和宪政的距离,比前清末年还远,更不用说和民国初年相比了。那时候至少在朝这个方向前进,现在是钉死在专制制度上,没有丝毫松动。你听说过‘曹锟贿选’的事吗?回头 去看,这事真还别有一番意义。1923年9月,直系军阀曹锟把原来的总统黎元洪逼出北京以后,四处活动,向国会议员贿选,5000元一票,连同其他费用,一共花1350多万元,结果如愿以偿当上了总统,史称‘贿选总统’。贿选当然是莫大的丑闻,是对民主制度的嘲弄,但这事说明一个问题:至少大面上承认选举的权威:想当总统,必须经过选举,获得足够的选票。承认选举的权威,就是承认民主的权威,这和后来蒋、毛时代以及现在这种‘只举不选’、一切钦定的安排,完全是两回事。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贿选比不选好:贿选有可能成为走向公开、公正、公平选举的蹒跚的一步,不选则只能在原来的专制制度上踏步不前。

‘中国要实行宪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般都这么认为。但是,我认为,并非没有另一种可能。‘一夜之间’跨越几十年、上百年时间,直接从专制制度转向民主制度,这样的先例不是没有。辛亥革命就是一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东巨变,东欧一些国家迅速完成民主转型,又是一例。台湾也是这样,谁也没有想到蒋经国晚年会转得那么快,连‘美丽岛事件’的参与者都感到意外。民主有时候像天外来客,招呼都不打,突然就降临了。它不是学好了才实行的,而是实行起来再学的。好比游泳,不是学会了才下水,而是下水后学的。国际上有汹涌澎湃的民主潮流,国内有不断高涨的民主诉求,这就具备了随时可以转型的条件,剩下的只是时机问题。因此,我认为,不必对中国宪政的前景太悲观了。天无绝人之路!”

这就是张显扬,一位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的智者。他的“一夜之间跨越几十年”的观点可以讨论,但他的信念却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想!

显扬先生千古!

(2013年9月19日,新泽西)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14期    2013年9月20日—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