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中國將再次開啟「核心」時代(图)

老徐

從中共歷史上看,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集權很有可能演變為「極權」。

在中國政壇銷聲匿跡達10多年的「核心」提法,隨著「習核心」的呼之欲出,「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這種官方正式提法,將會伴隨習近平未來七、八年的領袖之路。

熟悉中共黨史的人都知道,中共最高領導職務名稱的演變,其實是受了當時蘇共極深的影響。中共八大時仿照蘇聯模式增加了書記處和總書記職務,目的就是對外強調集體領導。總書記位列中央政治局主席、副主席之後,書記處是黨中央的日常辦事機構。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決定,中共不再設主席、副主席。從此,總書記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的最高領導職務。

從中文字面理解,書記其實是個最小的官職,即「書記官」,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文書、秘書。總書記就是總文書。由於沒有主席這個名義上的一把手,所以鄧小平就發明創造出來了一個「核心」的詞。他把毛澤東稱作第一代領導人的核心,把自己稱作第二代的核心,把當時即將全面接班的江澤民稱作第三代的核心。而江澤民交班給胡錦濤的時候,「核心」沒有了,變成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此「核心」一詞銷聲匿跡達10多年。習近平在2012年擔任總書記之後,這個格式的措辭在官方報道中被保留了下來。

胡錦濤時代,「核心」為什麼不提了,至今原因不明。由於沒有了核心,總書記一職成了空中樓閣,事實上,在鄧小平之後,江澤民和胡錦濤執政的20多年裏,中國的最高決策體系實際上逐漸走入了分權模式,由7個或9個人分擔著中國不同領域的最高權力,常委「各把一口,互不交集」。有學者把這種「九龍治水」的權力結構,比喻成中國實際上有「九個總統」。

「九龍治水、各把一口」的政治權力結構,直接的後果就是造成了政令不通,腐敗盛行,官民對立,利益格局固化,山頭主義盛行,也出現了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等「大老虎」。因此18大之後,中共一直在強調黨中央的絕對權威,甚至在黨紀裏破天荒地加入了「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的罪名。同時也在刻意提高習近平個人的權威,強調要向習近平「看齊」。這次由地方官員和官媒首先喊出的「習核心」,應該也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出現的。

「習核心」的新提法,是中共對外發出的一個重要信號。中國將再次開啟「核心」時代。不管是歷史選擇了英雄,還是英雄創造了歷史,習近平無疑都將成為中共黨的新的核心,也將成為中國政治的核心。相信在未來,這種提法將會逐步得到最高層的確認。最遲在中共19大上,「習核心」與「四個全面」將會寫進黨章,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政治理論指導思想。這不僅僅是一種宣傳口徑的改變,而是一種新的領導模式和權力結構的建立。這種改變不是暫時之舉,而是方向性的逆轉。

在當下風雲變幻、錯綜複雜的國內國際局勢下,很多問題的解決需要有新的核心來統籌,需要有強有力的政治人物來統領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從這個角度看,從分權模式走向集權模式,全黨樹立起一個新的「核心」很有必要,也很緊迫,有利於應對當前的各種挑戰。

但是,「核心」不是喊出來的,而是水到渠成、歷經時代和歷史的沉澱而造就的。政治強人也是一把「雙刃劍」。從中共歷史上看,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集權很有可能演變為「極權」,一旦最高領導人決策失誤,很難有辦法糾正,只會沿著錯誤的道路一路狂奔。那樣將會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災難。「文革」就是最慘痛的前車之鑒。因此,「習核心」確立之後,如何進一步加強黨內民主,加強對最高權力的監督制約,將是擺在中央最高決策層面前的一個緊迫課題。

 

——转自东网,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