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热门转载 • 推特

共匪诈捐不灵 难免逼捐

多多猫@uGalaxy   共匪诈捐不灵 难免逼捐 先从机关单位开始 人人有份 直接从工资扣除 同时挨家上门找各企业要钱 不给的使用公检法和税务审计等各种国家机器进行镇压 以后干脆写进法律 依法纳捐 人人有责 谁不捐谁就是罔顾法律不配得自由和文明的刁民

2:43 AM - 25 Jul 12 via Twitter for iPhone • Embed this Tweet

一场暴雨首都竟然能死亡成千上万

牟山夫@even5435   如果一场暴雨首都竟然能死亡成千上万,我觉得十八大完全就可以歇菜了。

1:05 AM - 25 Jul 12 via Dabr • Embed this Tweet

郭金龙强调灾后维稳媒体配合 民间怒吼

筒@6tony   郭金龙强调灾后维稳媒体配合 民间怒吼 北京暴雨救灾还在进行之中,甚至善后还刚开始,当局就赶紧抛出维稳二字。北京日报今天的头版头条《当前要把工作重心转到救灾善后维稳上来》,引起网络的愤怒,有学者认为是灾后不反思,反以维稳名义保官位。同... http://bit.ly/LLa5Hq

12:23 AM - 25 Jul 12 via IFTTT • Embed this Tweet

上海要做到十八大期间零上访

小村儿@anyangchunRT @aiww:  北京欢迎你 RT @chiunaindzu: 黄琦:据可靠人士透露,昨天上海市委给各区、街道都下达了硬指标,为确保十八大的召开,上海要做到十八大期间做到零上访,从今天起到十八大会议结束,要千方百计,不惜花重金维稳,坚决不让访民去北京上访。如在丠京出现上海访民,就

11:34 PM - 24 Jul 12 via Twiyia • Embed this Tweet

咱们老北京城的排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超級小饅頭@Kristy_xiao   作为一个北京活地图,告诉你们一个下雨行车的诀窍:尽量走市区里面的路,不要走环路,长安街,平安大街,东单大街,西单大街什么的都是有保障的。咱们老北京城的排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旧社会的路没大问题,有问题的都是新社会修的路。

6:41 PM - 22 Jul 12 via fanfou2.0 • Embed this Tweet

“宣传部”就是一个魔术化妆师

謝啟文 ‏@xieqiwen   狗日的中宣部 RT @daxa: 今天海宁日报刊登新华社文章《“北京精神”强于“最强暴雨”》。我看还是“宣传部”最厉害!不管是多大的灾难,不管死多少人,“宣传部”就是一个魔术化妆师,总能化灾难为胜利,化腐朽为神奇,化悲痛为情绪稳定…

12:04 PM - 24 Jul 12 via twicca • Details

上半年财政收入1742.4亿的北京市政府

Xintao GUO@guoxintao   上半年财政收入1742.4亿的北京市政府,居然发动捐款做自己该做且花不了几个钱的救灾——无耻下流,其下限也不过如此。捐款?捐你妹啊!一帮天天吃狗屎的王八,滚。

7:27 PM - 24 Jul 12 via web • Embed this Tweet

接下来应可以延续“捐你妹”活动精神

北风(温云超)@wenyunchao   接下来应该可以延续“捐你妹”活动精神,来场“去你妈”竖中指运动,很简章,审时度势,见到代表公权力的诸如公检法城官之类穿制服的就给个中指,最好还拍照上网。

11:10 PM - 24 Jul 12 via Twitter for iPhone • Embed this Tweet

陈有西:近年中国司法冤案基本操作模式

市南子@shinanzi   @陈有西:近年中国司法冤案基本操作模式

专案操纵,内定方案。你辩你的,我判我的。表面尊重,实质鄙视。封闭法庭,操纵舆论。此罪难定,再找新罪。控制被告,离间律师。上下通气,共同补洞。办完错案,内部提拔。冤案判好,装傻充聋。如有上访,关人维稳。重庆发力,全国仿效。北海小河,集大成者。

 11:57 PM - 3 Jul 12   原载陈有西学术网 2012-7-4

在中国不撒谎真的会死

人海骈民@jianjian5614   高官经常撒谎,有人怒问:不撒谎会死吗?其实很多普通人真的不知道,在中国不撒谎真的会死。知识分子不撒谎,不是气死就是憋死;当官的不撒谎,不是屈死就是冤死;商人不撒谎,不是破财死就是跳楼死;老百姓不撒谎,不是穷死就是累死。近代中国每一个成功故事的背后,都藏着一个谎言。

5:55 PM - 25 Jun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