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热门转载 • 文章

回顾历史,建构行动者理性 王军涛

本文想讨论后89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藉此纪念89民运和六四屠杀23周年。笔者认为,中国民运和民间运动的最大弱点是,对政治过程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已有的智慧及前沿讨论,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知。

王力雄:薄熙来与“N系列” 王力雄

【作者说明】“阳光时务”分两次发此文章,前三节以《薄熙来与中共“机器化”》名之,上期发。这期发后半部分,名之《“N系列”与中共“机器化”》。

一个共产主义乌托邦的兴衰
——公共食堂和《食堂报告》
张曙光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造成的经济危机中,农村公共食堂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几亿农民在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实现了集体劳动以后,一夜之间又改变了生活方式,吃上了大锅饭,过上了集体化的生活。这是开天辟地第一遭。它被毛泽东和共产党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坚强阵地和通向共产主义的桥梁。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它以三年的经济危机和几千万人生命的代价,宣告了这种共产主义乌托邦的破产。

荒唐的问题:“农民该不该上楼?” 秦晖

导语:如果“农民该不该上楼”应该由政府来决定,那么农民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种了卖给谁是不是也要由政府来决定?“

人權支點 胡佳

在共產黨統治的中國,歷次的政治運動蒙冤深陷牢獄者不計其數。部分人死在了囹圄裏。熬過赤色煉獄折磨而出獄者,絕大多數無名無聲,無依無着,貧病交加者又何止萬千。李旺陽就是其中普通一位。

共产主义社会的现代、前现代、后现代困惑 金雁

“后共产主义”时期的东欧俄罗斯思想界,与社会、经济、政治层面的多元状态相似,呈现出一种说不上是兴旺还是萧条的状态。旧的教条已经荡然无存,但另一方面向 市场经济转轨的“商品拜物教”、“市场崇拜”又令人感到压抑。

個人在歷史偶然中的作用薄熙來事件隨感(上篇) 鄭義

2005年,被視為極端反共的美國政治家布热津斯基在史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确定地认为,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罪恶的时代,我这一生中始终致力於我最为关切的问题,就是试图理解这一切是怎么发生,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这些事情不再发生。”

中国现在需要警惕的是转型陷阱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清华大学凯风研究院社会进步研究所第三份“社会进步研究报告”《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近日在清华大学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表。

中国留学生十八大前致胡锦涛习近平公开信 中国留学生

我们是一群来自中国的留美学生,我们有幸接受了两种不同教育,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中生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大陆唯一的长期的执政党,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离开共产党是完全难以想像的。 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我们决定向二位共产党现任和未来的最高领导人发出这封公开信。

從天安門到维園兩代人的「六四」 梁正燁

六四事件在蔡崇國和黎恩灝這兩代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留下了深刻烙印。身處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他們對於同一個問題,有不一樣的思考,亦有不一樣的做法。但相同的是,他們都認為直面六四,解決問題,才是中國繼續向前走的路徑。

【译者访谈】黎安友教授回答读者汇问
——关于平反六四、韧性专制、美中关系等
译者

黎安友教授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政治专家,也是《六四真相》、《中国的民主》、《中国的新统治者》、《中国政治变迁之路》等专著的作者或合著者。我们通过谷歌汇问公开征集“译者”读者希望向他请教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平反六四”、中国政局走向、中国的韧性专制(或称“韧性威权主义”)、阿拉伯之春、微博力量、美中关系等。

永不屈服的雕像般的英雄李旺阳 郭飞雄

李旺阳,一位真正的铁窗英雄,自89之后,两次入狱,历经22年牢囚之灾,在黑暗的无人知晓的人间最底层,以肉身的惨烈,为我们的民族担当苦难:他拒绝洗脑,坚贞不屈,为此经受了20余次棺材仓禁闭、铁棒和竹片撬口灌食撬脱大部分牙齿、专用“铁钳”卡手指致使昏迷和无数次殴打……

“未曾被遗忘”
——昂山素季在奥斯陆致辞答谢
文山

1991年,昂山素季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当时她却无法前往挪威亲自领奖。时隔20多年,本周六,昂山素季终于在奥斯陆市政厅发表演说,向挪威人民以及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致谢。

北大教授贺卫方关于官员犯罪的精彩演讲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经济犯罪这么严重,而一些民主国家、一些法治国家没有那么多的经济犯罪?因为我们在前期没有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以使官员们在前期不敢犯罪。而后来老百姓看到了,于是就愤怒,政府就拿那些官员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