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中国人权双周刊》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网址是:http://www.hrichina.org/chs。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

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

泣血的“草根声音”(二十二)
——北大荒垦区上访问题调查

蒋巍

(接第132期

丰收时节吞苦果:天灾还是人祸

2006年09月30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农场强行指定购种渠道,农户自购种被倒进水沟

谈起稻种的来源,前哨农场的许多农户都感到气愤不平。他们告诉记者,购种渠道只有一个,那就是农场规定必须在建三江农垦分局种子公司前哨种子分公司购买,没有其他可选择的余地。因为你不在那儿购种,就甭想得到国家给的补贴。

在前哨农场租地种的60岁老汉马树兴和老伴刘志荣向记者哭诉了一件伤心事。今年春天,他们觉得农场指定的“空育131”经过多年种植,已经抗病力低,所以就不打算种了,自己从庆安县买了11编织袋别的水稻种。没想到正在浸种之际,农场的人来检查。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郑胜良一看不是在农场购的“空育131”,竟然把他家正在浸着的种子倒进了门前的水沟里,老两口望着被倒掉的五六百斤稻种放声痛哭。马老汉说,农场不仅倒掉了他家的稻种,还扬言到秋收时要再罚1000元钱。

和记者讲话之际,马树兴就跳进了水沟,顷刻间就捞起了许多稻种,马老汉说,这就是被倒掉的稻种,有五六百斤,太让人心疼了,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找到说理的地方,更不知找谁赔。

马树兴说,虽然稻种被倒掉一部分,可他仍然坚持种了200亩被倒掉的品种,另有70亩种的是农场指定的“空育131”。马老汉指着一片穗大籽粒饱满的稻田说,这就是被倒掉的品种种出的水稻,现在丰收赚钱已成定局。而另70亩农场指定品种种出的稻子,却得了严重的颈瘟病,赔本也已成定局。

前哨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郑胜良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农户的稻种“是被我给倒了”。他解释说,马树兴家自购的稻种糙米很多,是不合格的种子,所以不能允许他种。当有农户现场提出马家自购稻种亩打粮很多并取得了丰收时,郑胜良说:“就是打一万斤,你的种子也不合格。”

郑胜良说,农场推广的“空育131”有长势好的水稻。随后他带记者参观了一片长势非常好的水稻田。可是等郑胜良走后,该片水稻田的主人却告诉记者,这片水稻的品种是一种“390”,根本不是“空育131”,她家的“空育131”也得了严重的颈瘟病。

农场自制“一号文件”,强收技术保证金和保险费

在前哨农场采访,农户还反映,农场不仅强制他们购种,还强制他们参加农业保险,强行收取他们种地的“技术保证金”和“植保金”。

该农场在2006年自行制定了一个“一号文件”,这个文件与中央的“一号文件”相背离,新增加的一些农户负担严重冲抵了中央惠农政策。农户给记者复印了一份前哨农场自行下发的“一号文件”——《黑龙江省前哨农场文件(哨场发[2006]1号)》。在这份文件上,果然有这样的规定:“凡承包农场熟地的必须参加农业保险”;“承包农场的耕地必须同农场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技术保证金合同和陈欠偿还合同及各项管理文本,否则不应、不予承包土地”;“为加强植保管理,按0.3元每亩提取植保金”;“收取1元/亩的水利管理保证金……提取10元/亩的水利建设基金”;“为补充精神文明建设费用不足,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加收3至5元/亩”;“凡在以往年度未经农场同意,没有完成农场应缴各项费用的人员不能承包农场土地。”农户们说,农场不断给农户增加各种负担,而又通过地租的形式体现。所以动不动就以土地相威胁,现在农户最怕没地可种,但土地在农场手里攥着,这对于租地者来说,农场增加什么样负担农户都只能承担。

对于农场自行制定的“一号文件”及农户负担问题,前哨农场副场长李文生说,农场土地与地方土地不一样,农场的国有土地是农场经营,企业经营要追求一定的效益,同时要拿效益承担许多社会问题,如教育、卫生。国家给农民减免的,农场也都减免了。农场与地方没有可比性,所以不能参照地方。

该农场原工会主席、现农业协会会长司志军说,农场的文件与中央的“一号文件”是不违背的,但后来发现它有些不妥当。

农场方面说,农垦部门对种子的要求比较高

关于种子推广问题,前哨农场水稻办副主任张宗沂说,农垦部门比地方要求严,所以对种子的要求比较高。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种子管理处处长高原说,由于“空育131”是一种“铁秆作物”,优点特别多,所以分局才推广它。今年发生颈瘟病,不是种子问题,而是天气因素和农户不按技术规范种植造成的。种子公司卖出的种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她可以保证农户用作稻种的不是商品粮。高原还说:“在科技推广过程中,在我们为农户做好事的过程中,不理解我们也是正常的。”

农户一方气愤地抱怨农场,农场及农场指定的售种单位一方却说是为农户着想。看来水稻严重患病影响产量的责任一时竟难说分明。然而,水稻大幅减产的事实却分分明明地摆在那里。那么,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到底谁该为农户的损失负责?

(记者:程子龙)

(未完待续)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33期    2014年6月13日—6月26日)